自由作家,旅居雲南大理。著有《亂世的標本:中國曆史上的亂世人格症》《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這個字,原來有這樣的身世》。
  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名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連理”是指不同根的草木,枝幹相連在一起,此乃吉兆,因此用來比喻夫妻恩愛。那麼,“比翼鳥”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鳥呢?
  《山海經》中多次出現並描述了這種鳥的模樣和特性。《西山經》載:“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海外南經》載:“比翼鳥在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大荒西經》載:“有比翼之鳥。”
  郭璞註解說:“比翼鳥也,色青赤,不比不能飛,《爾雅》作鶼鶼鳥也。”由此可知,“比翼鳥”的別名還有蠻蠻、鶼鶼(jiān),形狀像“鳧(fú)”,即野鴨。這種鳥類很多,比如雌雄一同出沒的鴛鴦,也是兩種顏色,但“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卻屬於比翼鳥的獨特特征。
  有趣的是,《爾雅·釋地》中還記述了五方之地各種相“比”的奇異生物:“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西方有比肩獸焉,與邛邛岠虛比,為邛邛岠虛嚙甘草,即有難,邛邛岠虛負而走,其名謂之蹷;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中有枳首蛇焉。”
  東海中出產的比目魚叫“鰈(dié)”,郭璞註解說:“狀似牛脾,鱗細,紫黑色,一眼,兩片相合乃得行。”
  南方出產比翼鳥,《逸周書·王會》篇中也有南方的巴人向周王室貢獻比翼鳥的記載。
  西方出產的比肩獸叫“蹷(jué)”,這種獸前低後高,因此需要和前高後底的邛邛岠虛搭檔,取甘草以食,有危險時則被邛邛岠虛背負著逃跑。
  北方出產比肩民,所謂“迭食而迭望”,郭璞註解說:“此即半體之人,各有一目、一鼻、一孔、一臂、一腳,亦猶魚鳥之相合,更望備驚急。”一半取食的時候,另一半守望。
  中間之地則出產“枳首蛇”,“枳(zhǐ)”即“歧”,“枳首蛇”即歧頭蛇,也就是兩頭蛇。
  “比”意為靠近、挨著,“比目”即兩隻眼睛相並,“比翼”即翅膀挨著翅膀,“比肩”即並肩而行。不知道上古時期是否真的出產過這些奇異的生物,不過“比翼鳥”的傳說卻寄托了古人的美好願望。
  到了元人伊世珍的筆下,“比翼鳥”一雌一雄甚至還各有名字,他所著的《琅嬛記》引《博物志餘》載:“南方有比翼鳳,飛止飲啄不相分離,雄曰‘野君’,雌曰‘觀諱’,總名曰‘長離’,言長相離著也。此鳥能通宿命,死而復生,必在一處。紂時集於長桐之上,人以為雙頭鳥不祥,及文武興,始悟曰:‘此並興之瑞也。’”將比翼鳳比作周文王和周武王並興,不過是後人的附會而已。
  (原標題:“比翼鳥”長什麼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z19dzjbf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