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辦公室出租:非洲:中國年輕人的創業熱土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郭昊、李蔚、鄭治):隨著中非交往的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來到非洲這塊遙遠的大陸上,開拓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他們有的是剛畢業就來到非洲建設當地的中資公司員工,有的是放棄國內優越生活條件到這裡尋找商機的創業者。非洲的經歷讓他們得到了極大的鍛煉,這裡正在成為中國年輕人創業的熱土。中非年輕人ssd固態硬碟壽命交流的增多,也讓不少非洲年輕人對中國產生了興趣。
  2011年9月,23歲的廣東女孩鄭映到非洲國家贊比亞旅游。剛剛辭去國內穩定工作的她本只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在非洲獃了幾個月後卻被深深吸引,決定留在非洲創業。這年年底,鄭映沒有回國過年,而是來到坦裝潢桑尼亞,在當地當起了導游。兩年後,當年赤手空拳到非洲的她已經和朋友合伙開起了自己的旅行社。雖然只有26歲,但鄭映身上卻有著同齡人少見的精明幹練。鄭映說,是在非洲的經歷讓她迅速成長。
  “這邊的生活真的是多姿多彩,而且特別能使一個人獨立。我現在還利用這邊的機會,我還到周邊國家去玩,我自己去申請簽證帛琉,我去瞭解那個地方有什麼旅游資源,然後我就過去自己去考察。我也認識了很多朋友,交際網也大了。包括跟一些長輩相處,他們駐外多年,經驗也豐富,教會你好多生活上的道理。我覺得這是你在國內,生活在父母周邊的環境下,你是學不到這麼多東西的。”
  想趁著年輕出來闖盪一番的,還有在中鐵建工集團坦桑公司桑給巴爾島地區管理部工作的小伙子張仁全。他曾經夢想成為一名記者,但由負債整合於種種原因未能如願。當2013年大學畢業有到非洲工作的機會時,他不假思索地報了名。兩個月後,他來到了坦桑尼亞的桑給巴爾。雖然當地條件艱苦,但他卻說自己很幸運。
  “我覺得一個是在非洲體驗比較多,自己人生經歷比較多,可以寫的東西比較多,這個可能跟其他人比經歷不一樣。我有這麼一個經歷之後,假如以後,十年之後我再來做記者這個行業,可能那個時候的筆端,那個時候的鏡頭那一端,看到的東西,寫下來的東西就完全不一樣了,所以這是一個鋪墊。其實年輕人有無限的可能,以後在整個非洲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探索的。所以我覺得到這個地方工作,對於我自己來講,我是覺得特別地幸運。”
  在很多人看來,非洲的工作條件艱苦。這也的確是不容迴避的現實。不過,艱苦條件也並非都是壞事,至少在中國銀行(贊比亞)有限公司的王國軍看來就是如此。2007年,王國軍大學一畢業就到贊比亞工作,後來以當地雇員身份進入中國銀行(贊比亞)有限公司工作。幾年時間里,他從營業部做到財務,再做到系統,在他看來,在非洲的這段經歷是他職業生涯中一筆寶貴的財富。
  王國軍說:“其實我來我挺受用的,因為我學的是財務管理,但是會計這方面要做,我過來做主要就是會計。國內那時候都是電算化,然後我們過來做的是手工帳,登帳,最基本的登帳。等於說你可以把所有的脈絡理得很清楚。另外一個就是國外的制度建設相對來說比國內還是要簡陋一點,如果想做的話,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還是能學到很多東西的。”
  遠離家鄉,也讓這些年輕人飽嘗思鄉之苦,但逐漸長大的他們也學會了用自己的方式排解鄉愁,他們和當地年輕人交起了朋友。這也讓一些非洲年輕人對中國產生了興趣。
  在赤道炎熱的陽光下,正在用中文認真講解的是坦桑尼亞桑給巴爾島的一名導游阿裡。不過,他更喜歡中國游客叫他的中文名字“夏林”。因為喜愛中國功夫,夏林曾到中國留學半年專門學習。回到桑給巴爾後,武術和漢語成了他的兩大優勢,現在的夏林不僅是名武術教練,中文優勢還讓他成了當地為數不多的中文導游,在坦桑尼亞旅游圈裡小有名氣。
  和夏林相比,中國銀行(贊比亞)有限公司的當地雇員馬圖拉在中國生活的時間更長,他曾經在中央財經大學留學5年。這段經歷讓他至今念念不忘,在公司2014新年晚會上,他通過自編自演的一段說唱,表達對北京的喜愛。
  “我是北京人,我不是老外,來自非洲,海外。五年在這,還叫我老外;天天看見我,還叫我老外;這麼長時間,還叫我老外。什麼意思你?奇怪。我還想叫我的家人跟我搬過來,讓我弟弟跟我一起來體驗國外。我不是旅游者,明白?我是本地人,我不是老外。北京人的夢想,北京人的方向,北京人的看法,北京人的想法,北京人的習慣,北京人的希望。我有身份證,我是公民,我不騙你,我是良民。我在這兒,讓我開心。北京在這兒,我的內心。”
  隨著中非各領域交往的增多和深入,非洲正成為中國年輕人創業的新熱土,中國也正走進越來越多非洲年輕人的心中,他們將為中非友誼註入新的活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z19dzjbf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